3、种类:
传统葡萄酒种类繁多,一般消费者往往不知如何选择。黄尾大幅减少葡萄酒的种类,只推出红及白两种,并在瓶子上贴上醒目、简单、非传统的标签,消费者非常容易就可以决定购买哪一种。
4、营销的亲和性:
黄尾打破一般葡萄酒营销定位时,只注重历史与荣誉的精英文化的关联,而是只是强调其来自一个有趣、友好的国家,并以此作为产品的营销定位。在营销推广更是采用了非常有趣、极具亲和力的方式,一下子拉近与普通大众的距离,赢得了他们的喜爱。
5、口味:
黄尾通过对传统葡萄酒口味的改造,使其口味更为大众化,比如减少苦涩,加重甜味,使那些从不喜欢葡萄酒的消费者也能接受,将那些喝啤酒、鸡尾酒的消费者请进了葡萄酒市场。另外,偶尔在餐桌上才喝葡萄酒的人更频繁的饮用黄尾葡萄酒,惯于喝经济类瓶装葡萄酒的人以及喝更昂贵的葡萄酒的人,都汇聚起来,成了黄尾的顾客。
6、无广告进入:
黄尾刚开始进入美国(USA)市场的时候,既不办促销活动,也不在传媒上和消费者间做广告,却一举超过了那些竞争对手。随着销售的不断猛增,市场的不断扩大,模仿者越来越多。
7、后期广告:轻松有趣
黄尾后期也开始在各个媒体上大量投入广告,并与独立电影频道(Independent Film Channel)合作,加强公司商品的宣传。广告表现都比较轻松有趣。
8、黄尾的销售渠道:
针对零售商,销售员都穿上澳大利亚(Australia)的特色服装,包括丛林帽、油布外衣等,成就了黄尾在选择上的简便性。黄尾也意识到作为进口产品的特殊性,因而在运送和铺货方面,非常及时到位。
9、在经销商方面:
华夏酒报:邮发代号23-189 当地邮局可订阅 他们和美国(USA)的酒类进口商杜士公司结成了一个各占五十股份的合资企业。杜士公司在美国(USA)是世界上着名的法国(France)葡萄酒Georges Duboeuf的代理商。杜士公司很快将自己在美国(USA)44个州的分销渠道开放给澳洲黄尾酒。
通过一系列举措,所以黄尾制造了自己的蓝海,突破了美国(USA)本土的红酒讲品味的传统,这样一只轻松的红酒给人带来新奇的消费体验,受到美国(USA)年轻人的欢迎,打造了葡萄酒中的销售奇迹。
醍醐灌顶般,我突然知道我要怎么办了。
开创蓝海
仔细琢磨一下黄尾的成功之处,就在于他大胆地对自己的营销战略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。作为一个来自新世界的葡萄酒品牌,其在构成品牌的核心要素包括葡萄种植传统、葡萄品质、庄园历史、酿造技术、窖藏条件等方面,不仅难敌旧世界的法意西,就算是与同为新世界的美国(USA)、阿根廷、智利(Chile)等相比也不具备任何的优势。
而在当时美国(USA)葡萄酒行业的竞争中,大概有以下七个基本因素在起作用。在向那些内行的饮酒者宣传时,这些因素被认为是突出葡萄酒特点的关键,值得特别重视,因为这些是从市场角度观察到的。
1、价格;
2、包装上的形象标识,包括标签上的获奖声明,神秘的酿酒工艺术语,后者强调制酒的艺术性和科学性;
3、高投入的营销方式,以在拥挤的市场中提高该品牌的认知度,并鼓励经销商和零售商为该品牌的酒提供显眼的摆放位置;
4、酒的酿造品质;
5、葡萄园的声望和历史渊源(为此列出庄园和城堡的名称,以及建立酒厂的历史年代);
6、酒味道的复杂性和高雅性,包括丹宁工艺和橡木发酵等;
7、各种葡萄酿造的不同口味的酒,以满足顾客从霞多丽(Chardonnay)到梅鹿辄(Merlot)的不同喜好。
可以设想一下,如果黄尾按照我们惯常的思维,套用一般葡萄酒的运作方式,大概很快就遇到下列难题:
1、作为进口产品,其成本本就比国内的药高,于是消费者会抱怨售价过高。
2、葡萄园和酒庄并没有足够长的历史,自然也就难有显赫的版权酒业新闻网名声,而作为并没有严格技术壁垒的行业,产品的品质与市场上大部分的酒毫无二致。
3、广告宣传上大谈历史悠久、品味优雅等等,对受众已经麻木的神经起不到多大的刺激作用。
4、在终端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,从形式到内容上与其他品牌也没有严格的区分,促销难以上量。
5、为了维持终端的力度,扩大市场占有率,还得不停地推出新产品,费用支出日益庞大。
6、作为新产品,自然会受到竞争品牌的联合打压,以维持竞争现状。
这些难题,哪一个都不好解决。执行到位的话,可以勉力支撑,否则,惨淡收场是必然结果。
回头看一下当时的葡萄酒市场,与当时的美国(USA)市场是何其相似同行的竞争压力更加严峻、价格压力不断攀升、零售和分销商的谈判能力加强、产品品种越来越多但需求却没有明显增加……
但是,市场上的数千个葡萄酒品牌,从策略到表现再到渠道方面几乎没有明显的区别。
为什么不能创造出一个从形象、主张到品牌表现都与其他品牌不一样的新品出来呢?这个想法一经向领导汇报,立刻得到肯定。只是,当时我们的能力不足以完成这样大型的创作,于是我们决定借力广告公司。
很快,我们与广州蓝色创意确定了合作关系。速度之快,我自己都没有想到,也许是次跟柳军先生见面时他那句开门见山的话“我们只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”彻底打消了我们的疑虑吧。
在沟通中,我们和蓝创方面都非常推崇黄尾的成功,并且都认定品牌大胆地创新,才是我们的葡萄酒品牌走出竞争红海的出路。
很快,我们在如何创建品牌方面取得了共识:
1、虽然品牌要创新,但是产品是基础。在任何人眼里,武汉都是酿不出好的红酒的,再加上当时公司生产线尚未投产,原酒必须外购。所以为这个新产品嫁接一个良好的品牌血缘是当务之急。
2、品牌的创作必须大胆,要推翻一切。从命名、标签到广告、事件都必须转摘于酒业新闻网别出心裁,让人见所未见而过目难忘。
3、虽然要大胆创新,但创新的风险也必须能够控制。
在两个星期的市场调研(蓝创称之为“洞察”)之后,我们开始了共同的努力。蓝创成立了项目组(创意总监就是非常有名的梁佐林、陈波和杨凌),大约过了一个月,品牌嫁接一事敲定。紧接着,蓝创拿出了令我喜出望外的作品。